策划/李帅 星日马 设计/lann 头图/东方IC
真的假不了 ,假的真不了 ,在以严谨立命的学术界尤其如此 。
在清华大学 ,学术论文作假直接开除学籍 。4月10日 ,清华大学公布了最新修订的《清华大学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》 ,对发表研究成果中有抄袭、伪湄潭县人民政府网造等较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 ,从原来的记过升级为开除学籍 。
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次次收紧 ,正是让学术界一潭清看电影更新快的网站水 ,再无漏网之鱼 。
作假泛滥 ,三令五申
事实上 ,从今年年初到现在 ,教育部已经对论文作假行为三令五申 。缥缈艳记
无风不起浪 ,年初的翟天临事件 ,将高校内部的论文作假问题 ,拨出萝卜带出泥 。
事实上 ,近期经曝光的学位论文涉嫌学术不端事件 ,覆盖了硕士、博士、教授各个层次 ,乃至准科研大牛“长江学者” 。
假戏真做 ,都是“帽子”惹的祸
论文是研究生目前能否毕业的最大决定因素 ,为了能在毕业时顺利地戴上博士帽 ,多少博士熬秃了头发 。
只不过 ,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 ,中国每年录取和毕业的研究生人数逐年走高 ,浑水摸鱼的假博士、假硕士并不少 。
对专家学者来说 ,论文是块敲门砖 ,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以及各种考核要求 。
“目前人才帽子太多 ,国家层面有很多 ,省部级往下走还有很多 ,我们的山川大河用来命名几乎都用光了 。”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指出 。
根据时代学者统计的数据 ,学者类人才计划至少108个 ,其中与“山”有关的26个 ,与“水”有关的26个 ,占比近50% ,基本铺满中国地图 。
按照长江学者梁莹的说法 ,全中国恐怕没几个清白的教授了 ,“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 ,所有中国的学者 ,那么多 ,人人都有问题了 。”
还有一类演艺人物、商界名流、公职人员 ,需要一顶硕士、博士帽子来镀镀金 。
他们课不怎么上、论文也不怎么写 ,却凭借手里的名气、财富、权力换取学术光环 ,一夜速成 。
弄假成真 ,都是“唯论文”的错
现阶段 ,论文仍然是最能检验一个人学术成果的决定条件 。
论文没有错 ,错在“唯论文” ,是“唯”这个字错了 。
当然 ,把“唯论文”作为评价标准 ,还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。只不过在中国高校行政化的量化管理体制下 ,“唯论文”不看论文本身 ,而是看论文发表了几篇 ,有几篇SCI 。
有需求就会有量身定制的服务 ,中国高校论文洗稿、代写一直都在多肉糖果屋上演 。
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、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 ,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 ,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 。
尽管“唯论文”的质疑喊了很多年 ,“唯论文”的做法依然难以改观 。
可是 ,若不出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,打破的仅仅是数论文的篇数 ,不
同行评议是目前全球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 ,即由本领域的其他专家、学者对学术著作进行评估 ,确保以科研价值对结果进行评判 。
然而在中国 ,“同行评议成本高 ,利益驱使下同行不讲真话 ,成为两大掣肘 。尤其在熟人社会 ,关系的力量常常干扰同行评议的结果 。”南京大学教授李江指出 。
说白了 ,清理了“唯论文” ,最终又迎来了“唯关系” 。
结语
只要评价机制不改 ,论文作假还会改头换面 。真真假假的闹剧不花儿与少年张翰会休场 ,以假乱真的闹剧或成结局 。
要不然 ,怎么说学术容不得半点虚假呢 。
正文已结束 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